2023-03-28 17:53:22
江阴长江医院 https://myyk.fh21.com.cn/hospital_5195.html
大数据时代,算力成为重要的新型生产力。随着产业变革加速演进,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对算力提出了巨大需求,也为算力产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近日接受新华财经记者采访,就我国算力产业竞争态势和发展前景、算力如何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、数据中心能耗增加等问题做出解读。
数据中心增加能耗但带来的正面效果更大
数据中心能耗近年大幅增加受到业内普遍关注。随着全国数据规模和数据中心机架规模明显提升,数据中心耗电量迅速增长。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底,中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已经突破2000亿千瓦时,能耗占全国总用电量的2.7%,预计2022年耗电量将达到2700亿千瓦时。
对于数据中心的能源侧减碳问题,邬贺铨提到了“东数西算”工程,利用西部的比较充裕的能源以及有可能利用再生能源,满足低碳需要。“发展算力产业,产业链非常长,数据中心只是算力产业里突出的中心环节。”他表示,数据中心本身的能耗,远远低于为其他行业带来的节能减碳,“在数据中心节能减碳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的情况下,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建了。因为它对其他行业带来的正面效果更大。”
目前,我国已全面启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,在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、成渝、内蒙古、贵州、甘肃、宁夏等地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,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,大力推动“东数西算”工程。
我国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智能算力领域领先
随着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,中国算力产业规模近五年平均增速超过30%,产业生态初步形成。2021年,中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.5万亿元,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元。
算力资本可与传统资本形成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,国家计算力指数与GDP的走势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。浪潮信息、国际数据公司(IDC)和清华大学联合推出的《2021-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》显示,根据评估,15个重点国家的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,国家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.5‰和1.8‰。
“在2021年全球算力分布中,中国占27%位列第二,仅次于占比31%的美国。中国基础算力、智能算力、超算占全球比例分别为27%、26%和20%。其中,美国以基础算力为主,中国在智能算力领域超过美国。”邬贺铨预计:“中国的数据量更大,所以我相信用不到一两年,中国算力总规模将超过美国。”
谈及中美算力的区别,邬贺铨提到,中国的超算和智能算力投入基本是以政府为主,基础算力是以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为主;而美国主要是靠互联网企业。在云计算方面,全球其他国家运营商基本不做,但中国三大运营商是做云服务的。“所以这一点跟国外有所不同。”邬贺铨预测,未来的云网融合方面,中国“也许可以走在美国的前面”。
避免无序建设数据中心协同应继续加强
算力如何更充分的转化为生产力?邬贺铨建议,应从源头上充分挖掘数据能力:“例如,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并不需要自己购买设备和软件。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,实际可以用云服务,我们要推动云服务让更多企业利用起来。”
但他同时提到,虽然算力产生了很多数据,但真正存储起来的比例不够高,导致利用率低。“如果按美国标准来看,中国的存算比只有美国的一半,中国的算力利用率只有30%。虽然算力有了,但存储没跟上,所以算力不能得到很好发挥。”他表示:“算力没法像电力一样‘即插即用’,算力使用需要门槛,首先必须有充分数据,通过数据进行建模,总结出数学模型,才能根据数据来计算,得出人工智能的决策。”
因此,降低算力门槛就显得十分重要。邬贺铨介绍,目前,国外已有些企业把硬件服务器资源开放出来,也包括算力算法的模型平台。在国内,百度、阿里、华为等大企业也已经开放平台,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只要有意愿需求,都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做数据训练。“目前国内已经意识到要让算力更简单、降低算力使用门槛的趋势。”邬贺铨认为,精密模型的数据训练需要国家部署重点领域进行算法开发。随着算力资源的充分,计算的门槛将会降低。
此外,邬贺铨认为,政策在有意引导产业不做无序建设,但目前各个数据中心尤其是跨域的数据中心之间协同还不够。“地方政府要加强统一协同,至少在公用能源、电力、水等以及出口的干线带宽上面做到优化,甚至数据中心之间的备份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互补。”邬贺铨说:“东西部区域协同方面,比如说我们希望甘肃宁夏要跟上海的数据中心协同,希望东部的热数据转到西部,这时两地之间沟通就需要国家层面协同、规划、部署。当然这需要时间。”
(文章来源:新华财经)
文章来源:新华财经